【2022 台灣人入境香港】行前準備文件與防疫措施|實際入境分享

自從 9 月香港政府宣布抵港檢疫措施將在 10 月改為「0+3」,我以為事情很簡單。開始查入境香港與抵港資料,搞得我很煩躁,網上的資訊超級亂!唯一肯定旅客需先施打過三針疫苗才可以入境香港,一起來看台灣人入境香港需要準備的入境許可證、健康申報表、醫學監察通知書等資訊吧!

此次入境時間為 10 月中,一切防疫政策會不斷更改請以香港政府為準。

自從 9 月香港政府宣布抵港檢疫措施將在 10 月改為「0+3」,我簡直太開心不用被關在隔離酒店內,以為事情很簡單。

10 月初開始查入境香港與抵港要準備哪些資料,搞得我很煩躁,網上的資訊超級亂!

唯一肯定旅客需先施打過三針疫苗才可以入境香港哦!(疫苗需香港政府認可種類才可以,填寫「健康申報表」時可選擇,未在選項內代表不符合)

我實際出境臺灣和入境香港,台灣機場內搭乘「國泰航空」的話本身會特別標注「進港旅客」和「香港轉機」兩種報到櫃檯,我站在那懷疑一陣子看到英文寫「into HongKong」才確認意思。

櫃檯會檢查旅客是否拿到健康申報完後的二維碼,還有入境許可證,現場有看到地勤人員引導旅客申請,建議比以往再提前 1~2 小時(共提前 3~4 小時)來機場。

我大概早上快 10 點抵達桃園機場,1 點多搭乘飛機,下午 4 點多離開香港機場。

這篇文章介紹

  • 入境香港行前準備文件
  • 抵港後的防疫措施
  • 出發前購買與準備商品

記得先找好香港住宿提供申報,推薦住宿分享:

入境香港行前準備文件(依時間遠至近順序)

  • 入境許可證(有效期限 2 個月)
  • 健康申報表(有效期限 96 小時)
  • 快篩(班機起飛時間 24 小時內)

你可以在快篩完後再填寫健康申報表,請先準備好健康申報表內需要的資料,以免填寫時發現資料缺失,時間不夠你去補資料。

入境許可證

台灣居民預辦入境登記:https://www.immd.gov.hk/hkt/services/visas/pre-arrival_registration_for_taiwan_residents.html

非常方便使用電腦申請後下載文件列印出來,僅需填寫護照(護照有效期限需超過半年)內有的資料。

進入網頁後會看到介紹與規定,在下方的「相關主題」內點擊「台灣居民預辦入境登記」就可以到填寫畫面。

完成後的資料有效期限為兩個月,10/01 申請有效期至 12/01 號。

香港日期格式是「日-月-年」所以月份請看中間數字。

一張入境許可證可使用兩次,入境最久可待 30 日。

健康申報表

健康申報表:https://hdf.chp.gov.hk/dhehd/?lang=zh-hk

申報完成即可獲得健康二維碼(綠碼),可儲存於手機,列印出紙本需為彩色,黑白看不清楚是否為綠色條碼。

進入網頁點選「香港國際機場」同意條例之後開始填寫個人資訊。

需使用到的資料

  • 護照(護照有效期限需超過半年)
  • 三針疫苗證明(小黃卡)
  • 香港可聯絡到的電話號碼
  • 香港可聯絡到的住宿地址

需要拍下小黃卡上傳做疫苗證明。我還是有全程攜帶小黃卡的紙本以免需要用到。

至於確認 24 小時內的快篩結果為陰性僅是要旅客選擇「是」或「否」,不需附上證明,我是帶著快篩結果到機場以防意外,最後都沒有人檢查啦。

最麻煩的是電話號碼,網上購買的網卡有一種是開卡當場收到簡訊告知流動號碼,有認識香港朋友可以先填寫對方手機號碼,只要能接收政府簡訊即可。

沒有在地朋友的話,記得要買擁有香港流動電話號碼種類的網卡,並且要買說明紙上有標示該卡電話號碼的商品,建議提前 2 週開始購買網卡並且先詢問好賣家是否能提前得知流動號碼再進行購買。

一定要購買擁有香港流動電話號碼的網卡!這很重要唷,會影響抵港後政府規定要進行三次檢疫,至現場做檢測時要能當場收簡訊認證才能進行。

資料都填寫完成即可獲得「健康二維碼」是一組有限期限 96 小時的綠色 QRCode,要在期限內入境香港機場,所以四天前申請會失效哦!

假設我是 5 號下午 13:00 要搭飛機,如果我 1 號進行申報這樣 5 號時我的「健康二維碼」超過 96 小時已經失效,我只要在 2 號 13:00 之後申報就可以(但我建議 3 號之後再申報,因為「健康二維碼」是抵港後要使用到的,實際抵港檢查時間一定會在 13:00 之後的 1~2 個小時)。

香港政府網站上是寫可以在做完 24 小時內的快篩結果為陰性時再填寫,我覺得時間有點太緊迫。

個人香港旅遊使用網卡:

KKDAY:【買一送一】香港網卡| 8日上網+香港本地無限通話|台灣寄送、桃園機場領取

快篩

搭飛機時間往前數 24 小時內,自行使用快篩進行檢測,只要陰性結果就可以搭飛機。

假設我是 5 號下午 13:00 要搭飛機,我需要在 4 號 13:00 之後進行檢驗。

我自己是前一晚跟搭機當天早上都各做一次檢測,把陰性結果和所有入境需要使用文件都放一起。

如果你檢測為陽性,台灣出境僅會有溫度檢測,抵港後才會有核酸檢測,需要幾個小時才會有結果,一旦陽性會被送到隔離酒店另外付一筆費用,不要隱瞞會比較好哦!

抵港後的入境與防疫措施

  • 出海關前的核酸檢測
  • 旅客抵港申報表
  • 第 2、4、6 日進行核酸檢測
  • 下載列印「醫學監察通知書」
  • 下載「安心出行」APP

前七日的防疫措施比較麻煩(含入境當日),會有核酸檢測、自行快篩和大眾一起使用「安心出行」APP 做足跡紀錄。

出海關前的核酸檢測

抵達香港機場後,只要沿著標示和工作人員的指示,就會抵達做核酸檢測的地方,機場很多地方跟 2019 年以前比都被封起來了。

做核酸檢測需要持「健康二維碼(綠碼)」和護照進行,現場都有標示和工作人員提示,不需要太緊張。

使用過「健康二維碼(綠碼)」現場人員會給你一組可以戴著的條碼,出海關前需要使用到。

旅客抵港申報表

和以前一樣抵港後需要填寫申報表,就是寫護照資料、住宿地址跟航班資料,因為很多地方被封起來,會先經過一個檢查條碼的人員之後,海關檢查站前會有空白的抵港申報表跟筆可以填寫。

有自行帶筆的話,飛機上空服人員通常會詢問是否需要先拿單子填寫。

第 2、4、6 日進行核酸檢測

社區檢測中心/檢測站位置:https://www.communitytest.gov.hk/zh-HK/info

點擊「預約系統」可使用「其他護照/旅遊證件」進行預約。

核酸檢測計算抵港當日為第 0 天,所以核酸檢測計算第 2 天(到香港的第 3 天)會進行第一次的檢測。

可先搜尋最近的核酸檢測站,提前網上預約,大部分檢測站不需要排隊等待,少部份檢測站本地人會去排隊。

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行程表先預約好核酸檢測計算第 2、4、6 日(到香港的第 3、5、7 天)的檢測。

注意檢測站有開放日期,有些流動檢測站會關閉,預約前往要先看好開放日期。

下載列印「醫學監察通知書」

在海關檢查站排隊時,工作人員就會發放宣傳單裡面可以掃「QRCode」會直接轉跳到輸入個人資料的畫面,可以查詢到自己的「醫學監察通知書」,下載後去列印出來。

裡面會有個人資料 QRCode(包含疫苗資訊)和自行快篩紀錄表格,等下要掃 QRCode 將資料和「安心出行」綁定。

下載「安心出行」APP

「安心出行」APP:https://www.leavehomesafe.gov.hk/

出海關之後下載「安心出行」APP 將「醫學監察通知書」內的「個人 QRCode」登錄進去,接下來每一天到的地方都會要求你使用「安心出行」掃「場所 QRCode」紀錄足跡,你也會看到自己的「健康二維碼」已經登入在此 APP 內。

這點台灣人蠻熟悉的吧,差別只在香港餐廳還會多一個要掃你掃碼之後的 QRCode 雙重檢查。

出海關之後原本的「健康二維碼(綠碼)」會轉成「健康二維碼(黃碼)」,代表旅客正在進行醫學監察,不可以進入餐廳內用吃飯,只可以外帶而已。

在酸檢測計算第 4 日時(到香港的第 5 天)做的結果為陰性,會轉為「健康二維碼(藍碼)」代表能內用,和一般社會大眾一樣了。

如果你是陽性會轉成「健康二維碼(紅碼)」。

出發前購買與準備商品

  • 網卡(可通話、收發簡訊)
  • 個人旅遊平安險

建議旅客在出發香港前先購買好附有流動電話號碼的網卡和個人旅遊平安險(附醫療保險)。

KKDAY:【買一送一】香港網卡| 8日上網+香港本地無限通話|台灣寄送、桃園機場領取

我買的是 KKDay 的網卡,開卡才會傳簡訊通知流動電話號碼,申報給政府是先填認識的在地人電話(一定要可以即時聯絡通知的人哦)。

一定要有足夠網路用量,需要使用 APP 紀錄足跡。

因為它有 8GB 超過降速吃到飽,代表要維持網速的話一天可以用 1GB,我自己上網使用量一個月 18~24GB 之間,電信業者現在都會提供使用者每月用量紀錄,算下來每天用不到 1GB,回到飯店就連 wi-fi 應該還 OK,每八天換一張卡。

計算方式為開卡當日為第一天,就算你晚上 10 點開卡也算一天。

因為它寫「買一送一」我以為是訂單會折抵掉,付款時發現沒有,擔心會是送別的東西還是購買四張了,當場在出境大廳前的店面拿,一次拿了八張網卡直接實現網路自由啦。

我購買時間太晚,還好打電話聯絡客服對方表示可以訂購後備註領取時間就好。

美商安達:個人旅遊平安險投保專區

我這次購買的是「美商安達產物保險」的「個人旅遊平安險」,我搜尋各家旅遊平安險,自從疫情後全部都取消「海外突發疾病健康保險」這部分,包含住院、門診、急診相關內容,只剩下「美商安達產物保險」還有提供這部份。

同樣的它比其它保險公司保費金額高,同樣是 700 萬保險,其他間金額可以 650~800,它要多 1.5 倍左右。

Cover Photo / Chi Hung Wong on Unsplash
Cover Art Design / Yuuha

如果你喜歡我分享的文章,歡迎贊助支持我

請我喝珍奶!

Hi! I'm Keeya

Put a short description here that explains the purpose of your blog and welcomes your readers.

Freebie!

Sharing is caring! Thanks!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